【虎頭蛇尾拼音(讀音)】:hǔ tóu shé wěi
【虎頭蛇尾近義詞】:為德不卒、有始無終 類似成語
【虎頭蛇尾反義詞】:全始全終、善始善終、持之以恒
【虎頭蛇尾成語用法】:作定語、賓語、狀語;比喻做事有始無終
虎頭蛇尾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虎頭蛇尾的意思解釋:
頭大如虎,尾細如蛇。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,到后來勁頭很小,有始無終。 >> 虎頭蛇尾的故事
①比喻表善里惡、頭好尾壞或當面一套、背后一套。宋·李昉、李穆、徐鉉等《太平御覽》第四百五十四卷引段龜龍《梁記》:“今欲釋同心托異類,背龍頭尋蛇尾,非將軍之高算也。”宋·李之儀《姑溪居士集·后集·為道見詩因次其韻,兼簡孝錫》:“從此修途可問津,豈復龍頭卻蛇尾。”元·康進之《梁山泊李逵負荊》第二折:“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,轉背言詞說是非。這廝敢狗行狼心,虎頭蛇尾。”②比喻做事有始無終,或開始聲勢很大,后來勁頭很小。宋·吳氏《林下偶談·詞科習氣》:“余謂近世詞科,亦有一股習氣,意主于謅,辭主于夸,虎頭鼠尾,外肥中枵,此詞科習氣也。”明·謝榛《四溟詩話》第二卷:“律詩無好結句,謂之虎頭鼠尾。”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三十九卷:“大抵朝廷之事,虎頭蛇尾,且暫為逃難之計。”清·王士.《池北偶談·論五言詩》:“小詩欲作王、韋,長篇欲作老杜,便應全用其體,不可虎頭蛇尾。”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十七回:“湖南撫臺本想借著這回課吏振作一番,誰知鬧來鬧去仍舊鬧到自己親戚頭上,做聲不得,只落得一個虎頭蛇尾。”亦作“虎頭鼠尾”。
- 虎頭蛇尾成語釋義:
成語虎頭蛇尾表示:頭大如虎,尾細如蛇。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,到后來勁頭很小,有始無終,做事不始終如一。現在多指做事馬虎不認真。出處:元·康進之《李逵負棘》第二折:“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,轉背言詞說是非,這廝狗行狼心,虎頭蛇尾。”
- 虎頭蛇尾出處:
元·康進之《李逵負棘》第二折:“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,轉背言詞說是非,這廝敢狗行狼心,虎頭蛇尾。”
- 虎頭蛇尾典故:
- 虎頭蛇尾造句:
小奇也許會寫得好,就是她有一個毛病,“虎頭蛇尾”。(冰心《陶奇的星期日記》)
- 虎頭蛇尾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虎頭蛇尾成語繁體:
- 虎頭虵尾
- 虎頭蛇尾成語正音:
- 頭,不能讀作“tou”;尾,不能讀作“yǐ”。
- 虎頭蛇尾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虎頭蛇尾成語結構:
- 聯合式成語
- 虎頭蛇尾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虎頭蛇尾類似成語:
【從頭到尾】: 從開頭到結尾。指某件事物的全過程或全部內容。
【從頭徹尾】: 自始至終。
【從頭至尾】: 從開頭至結尾。指某件事物的全過程或全部內容。
【依頭順尾】: 指對上下各方都聽從、依順。
【刀頭燕尾】: 比喻筆鋒勁利。
【吳頭楚尾】: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
- 虎頭蛇尾成語接龍:
虎頭蛇尾→尾大不掉→掉以輕心→心長綆短→短見薄識→識微知著→著手生春→春暉寸草→草行露宿→宿水餐風→風行一時→時運不濟→濟世安人→人己一視→視微知著→著作等身→身微言輕→輕身下氣→氣得志滿→滿腔怒火→火冒三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虛中饋→饋貧之糧→糧盡援絕→絕倫逸群→群起效尤→尤而效之→之死靡他→他山攻錯→錯節盤根→根深枝茂→茂林修竹→竹馬之交→交口贊譽→譽不絕口→口中蚤虱→虱脛蟣肝→肝腦涂地→地網天羅→羅織構陷→陷入僵局→局天促地→地下修文→文人學士→士飽馬騰
虎頭蛇尾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虎頭蛇尾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虎頭蛇尾讀音拼音怎么寫,虎頭蛇尾近義詞、虎頭蛇尾反義詞、虎頭蛇尾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hutoushewei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