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筆伐口誅拼音(讀音)】:bǐ fá kǒu zhū
【筆伐口誅近義詞】:口誅筆伐 類似成語
【筆伐口誅反義詞】:屈指可數
【筆伐口誅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
筆伐口誅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筆伐口誅的意思解釋:
伐:聲討,攻打;誅:痛斥,責罰。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。
- 筆伐口誅成語釋義:
- 筆伐口誅出處:
明·汪廷訥《三祝記·同謫》:“他捐廉棄恥,向權門富貴貪求,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,壟上璠間識者羞。
- 筆伐口誅典故:
- 筆伐口誅造句:
而吾輩不畏強御,不避斧鉞,筆伐口誅,大聲疾呼。★清·憂患余生《官場現形記序》
- 筆伐口誅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筆伐口誅成語繁體:
- 筆伐口誅
- 筆伐口誅成語正音:
- 筆伐口誅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筆伐口誅成語結構:
- 聯合式成語
- 筆伐口誅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筆伐口誅類似成語:
【三盈三虛】: 盈:滿。虛:空。指孔子的滿門弟子,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,多次離開孔子之門。形容講學效果好,影響大。
【不足為慮】: 不值得憂慮擔心。
【乃心王室】: 本意是忠于朝廷,后比喻愛國。
【余味無窮】: 形容美妙的詩文、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。
【倚人盧下】: 謂依靠別人生活。 郭沫若 《芭蕉花》:“最初流到 貴州 省城,其次又流到 云南 省城,倚人廬下,受了種種的虐待。”
【偷安旦夕】: 偷安:茍且求安;旦夕:早晚,形容時間短。只圖眼前的一時安逸。
- 筆伐口誅成語接龍:
筆伐口誅→誅鋤異己→己溺己饑→饑凍交切→切膚之痛→痛心絕氣→氣壯如牛→牛鼎烹雞→雞犬不留→留有余地→地覆天翻→翻江倒海→海外奇談→談笑風生→生炒熱賣→賣劍買琴→琴心劍膽→膽大于身→身單力薄→薄命佳人→人才出眾→眾矢之的→的一確二→二龍戲珠→珠箔銀屏→屏聲息氣→氣喘如牛→牛衣夜哭→哭天抹淚→淚迸腸絶→絶甘分少→少不經事→事敗垂成→成羣結黨→黨同妒異→異途同歸→歸正守丘→丘山之功→功高蓋世→世異時移→移船就岸→岸然道貌→貌似強大→大政方針→針芥之投→投卵擊石
筆伐口誅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筆伐口誅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筆伐口誅讀音拼音怎么寫,筆伐口誅近義詞、筆伐口誅反義詞、筆伐口誅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bifakouzhu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