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貪為寶拼音(讀音)】:bù tān wé bǎo
【不貪為寶近義詞】:廉潔奉公 類似成語
【不貪為寶反義詞】:貪污腐化
【不貪為寶成語用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廉潔
不貪為寶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不貪為寶的意思解釋:
表示以不貪為可貴、崇高,也表示廉潔奉公。 >> 不貪為寶的故事
- 不貪為寶成語釋義:
不貪為寶發音:bùtānwéibǎo釋義表示以不貪為可貴、崇高,也表示廉潔奉公。
- 不貪為寶出處:
《左傳.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貪為寶,爾以玉為寶,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。
- 不貪為寶典故:
春秋時,宋國有個人在山上開鑿石料的時候,發現了一塊寶玉。他非常高興,便兜著它回家,請一個玉工來加以鑒別,玉工仔細看了后,贊不絕口地說:“這塊玉好極了,沒有一點毛病,是個寶貝啊。不過你得小心,別在人家面前露眼,讓人家把它偷了去!”,其實,這人請玉工來家,已經引起了鄰居的注意。原來,平時極少有人上他家,這回玉工突然來,有人便不時進來張望。宋人心里不安,怕有個閃失空歡喜一場,便把寶玉秘密藏好。盡管如此,他還是擔心寶玉會被盜走。如果把它賣掉,又怕不知它的真正價值,給別人占了便宜。他考慮來考慮去,最后決定把它贈送給一個有身份的人,這樣多少還能留下些人情。過了幾天,他見沒人發現,便帶了寶玉悄悄地前往都城。
到了都城,他去見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,獻上了寶玉,子罕不解地問:“你把如此貴重的寶物送給我,大概是要我幫你辦什么事吧?不過,我是從來不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的。”,宋人慌忙搖頭說:“我沒什么事要您幫我辦。據玉工鑒定,這塊寶玉是稀有之物,所以我要獻給您。”子罕再次拒絕說:“我決不能收下這寶玉。因為如果收下了,你和我都喪失了寶。”,宋人聽不懂子罕這話的意思,只是呆呆地望著他。只聽子罕繼續說道:“我以不貪為寶,而你以玉為寶。你把玉給了我,當然喪失了寶,但我收下了你的玉,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。這樣,雙方都喪失了寶。”,宋人見子罕說了這通不收寶玉的道理,也無可奈何,只得實告道:“小民留下寶玉不得安寧,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。”,子罕沉思了一會兒,叫宋人暫時留下。接著,命一位玉工為這塊寶玉雕琢,把它送到市場上去賣掉,把錢交給宋人,然后派人護送他回家。
- 不貪為寶造句:
- 1、“我以不貪為寶,而您以寶玉為寶。
- 2、春秋時宋國的大臣子罕做官也以“不貪為寶”,拒絕了別人為他獻上的美玉,留下了清白為官的美名。
- 3、古人就有“君子以不貪為寶”之說。
- 4、故事中,子罕恪守“不貪為寶”的信條,巧妙拒玉,寓意深刻,給人教育和啟迪。
- 5、貪欲的人世卻把他這個不貪為寶的人來捉弄。
- 不貪為寶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不貪為寶成語繁體:
- 不貪為寳
- 不貪為寶成語正音:
- 不貪為寶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不貪為寶成語結構:
- 主謂式成語
- 不貪為寶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不貪為寶類似成語:
【不以為奇】: 并不覺得奇怪。表示這是見慣了的。
【不以為意】: 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對人、對事抱輕視態度。
【不以為然】: 然:是,對。不認為是對的。表示不同意或否定。
【不以為恥】: 不認為是可恥的。指不知羞恥。
【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】: 恥:恥辱;榮:榮耀。不認為是可恥,反而認為是榮耀。指不知羞恥
【不相為謀】: 謀:商量。相互之間沒法商量。指彼此觀點不同,不宜共同謀劃事情。
- 不貪為寶成語接龍:
不貪為寶→寶刀未老→老樞能解→解人難得→得兔忘蹄→蹄間三尋→尋消問息→息交絕游→游光揚聲→聲氣相通→通南徹北→北雁南飛→飛龍乘云→云霧迷蒙→蒙昧無知→知止不辱→辱門敗戶→戶樞不螻→螻蟻貪生→生榮死哀→哀鴻滿路→路人皆知→知地知天→天淵之別→別居異財→財不露白→白日繡衣→衣不遮體→體無完皮→皮相之見→見微知著→著手生春→春色撩人→人頭畜鳴→鳴鐘食鼎→鼎鑊如飴→飴含抱孫→孫龐斗智→智小謀大→大禹治水→水秀山明→明明白白→白齒青眉→眉睫之禍→禍福惟人→人多嘴雜
不貪為寶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不貪為寶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不貪為寶讀音拼音怎么寫,不貪為寶近義詞、不貪為寶反義詞、不貪為寶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butanwebao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