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從善如流拼音(讀音)】:cóng shàn rú liú
【從善如流近義詞】:從諫如流、從善若流 類似成語
【從善如流反義詞】:獨斷專行、剛愎自用
【從善如流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聽從別人的意見
從善如流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從善如流的意思解釋:
從:聽從;善:好的,正確的;如流:好象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。 >> 從善如流的故事
從:聽從。善:好,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。如流:像水從高處流下那么快。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。形容樂于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。《左傳· 成公八年》:“楚師之還也,晉侵沈,獲沈子揖,初從知范、韓也。君子曰:‘從善如流,宜哉!’”后漢·蔡邕《袁滿來墓碑》:“明習《易》學,從誨如流,百家眾氏,過目能識,事不再舉,問一及三。”《晉書·慕容載記》第一百一十一卷:“(梁琛曰)苻堅機明好斷,納善如流;王猛有王佐之才,銳于進取。”《新唐書·張玄素傳》:“從善若流,尚恐不逮,飾非拒諫,禍可既乎?”魯迅《馬上日記》:“‘八毛!’他也立刻懂得,將五分錢讓去,真是‘從善如流’,有正人君子的風度。”亦作“從善若流”、“納善如流”、“從誨如流”。
- 從善如流成語釋義:
從:聽從;善:好的,正確的;如流:像流水一樣,比喻迅速。形容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。
- 從善如流出處:
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:“君子曰:從善如流,宜哉。”
- 從善如流典故:
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。它為了防御楚國,和晉國簽訂了盟約。結盟的第二年,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。晉軍有約在先,便派兵救援,路上與楚軍相遇,楚軍不戰而退。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占楚國的蔡地。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,但“中軍佐”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,說:“楚軍已撤,鄭國轉危為安,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。”欒書元帥覺得有理,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。
對此,《左傳》稱贊欒書的舉動是“從善如流宜哉”!
- 從善如流造句:
“八毛!”他也立刻懂得,將五分錢讓去,真是“從善如流”,有正人君子的風度。(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馬上日記》)
- 從善如流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從善如流成語繁體:
- 従善如流
- 從善如流成語正音:
- 從善如流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從善如流成語結構:
- 偏正式成語
- 從善如流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從善如流類似成語:
【從令如流】: 從令:服從命令;如流:好象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絕對服從命令。
【從善如登】: 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,比喻學好很難。
【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】: 比喻學好很難,學壞極容易。
【從善若流】: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。同“從善如流”。
【從惡如崩】: 指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。
【從者如云】: 從:跟隨。跟從的人像云一樣多。形容追隨者很多
- 從善如流成語接龍:
從善如流→流言混話→話言話語→語短情長→長計遠慮→慮周藻密→密云不雨→雨棟風簾→簾視壁聽→聽微決疑→疑神見鬼→鬼哭粟飛→飛揚浮躁→躁人之死→死而無怨→怨氣滿腹→腹背受敵→敵不可縱→縱橫開闔→闔門百口→口角生風→風雨同舟→舟中敵國→國富民安→安適如常→常年累月→月地云階→階前萬里→里出外進→進退跋疐→疐后跋前→前功皆棄→棄暗投明→明珠暗投→投石超距→距躍三百→百口同聲→聲如洪鐘→鐘鳴鼎重→重手累足→足繭手胝→胝肩繭足→足不踰戶→戶樞不朽→朽骨重肉→肉顫心驚
從善如流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從善如流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從善如流讀音拼音怎么寫,從善如流近義詞、從善如流反義詞、從善如流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congshanruliu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