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逆不道拼音(讀音)】:dà nì bù dào
【大逆不道近義詞】:犯上作亂、罪大惡極、離經叛道、罪孽深重 類似成語
【大逆不道反義詞】:忠心耿耿、唯命是聽
【大逆不道成語用法】:無
大逆不道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大逆不道的意思解釋:
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違反封建道德。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 >> 大逆不道的故事
逆:背叛。不道: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。舊指犯上作亂,違反封建道德?,F指違背常理,不合正道?!妒酚洝じ咦姹炯o》:“漢王數項羽曰:‘……夫人臣而弒其主,殺已降,為政不平,主約不信,天下所不容,大逆無道,罪十也?!薄稘h書·楊惲傳》:“不竭忠愛,盡臣子義,而妄怨望道,稱引為[(妖)惡言,大逆不道,請逮捕治?!泵鳌ゑT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三卷:“陳氏不合通同奸夫,殺死親夫,大逆不道,凌遲示眾?!鼻濉だ顚毤巍段拿餍∈贰返谒氖兀骸八麄兡懜页鲑u這些大逆不道的書,這等書店就該重辦?!币嘧鳌按竽鏌o道”。
- 大逆不道成語釋義:
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。封建時代稱謀反、作亂等重大罪行。大逆,指危害君父、宗廟、宮闕等罪行。不道,刑律名。“不道”罪的范圍廣泛一些,凡是違反當時的倫理道德要求的悖逆行為,都可以稱為"不道"或"無道"。
- 大逆不道出處: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天下所不容,大逆無道?!薄稘h書·楊惲傳》:“為妖惡言,大逆不道,請逮捕治?!?/p>
- 大逆不道典故:
秦朝滅亡以后,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。有—天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,要與他決一雌雄。劉邦回答說:“我開始與你都受命于楚懷王,約定先定關中的為王。但是我先定關中后你卻負約,讓我到巴蜀去當漢王。這是你第一條罪狀。你在去救援趙軍途中,殺死上將軍宋義,自稱上將軍,這是你第二條罪狀。你違抗懷王命令,擅自劫持各諸侯的兵馬人員,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?!苯又?,劉邦又揭露項羽燒毀秦宮、掘開秦皇墳墓,搜刮財物,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,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,殺害義帝等罪狀。在講到第十條罪狀時,劉邦說:“你作為臣子而殺死君王,又殺害已經投降的人,為政不平,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義,為天下所不容,屬于重大的叛逆。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,我興仁義之兵來討你這個逆賊,你還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戰!”
- 大逆不道造句:
汝賴吾玉璽,僭稱帝號,背反漢室,大逆不道!吾方欲加兵問罪,豈肯反助賊乎?。鳌ち_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十七回)
- 大逆不道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大逆不道成語繁體:
- 大逆不道成語正音:
- 不,不能讀作“bú”;逆,不能讀作“niè”或“lì”。
- 大逆不道感情色彩:
- 貶義成語
- 大逆不道成語結構:
- 聯合式成語
- 大逆不道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大逆不道類似成語:
【卑卑不足道】: 指卑微藐小,不值得一談。
【大事不糊涂】: 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,態度鮮明。
【大人不見小人怪】: 怪:責備,埋怨。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不見怪,加以原諒
【大人不記小人過】: 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加以原諒
【大信不約】: 信:誠實;約:盟約,條約。指真正講信義的不在于訂約盟誓
【大匠不斫】: 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詣高的人;斫;砍削。高明的匠人不用斧頭砍削。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,不代下司職
- 大逆不道成語接龍:
大逆不道→道不相謀→謀聽計行→行合趨同→同盤而食→食不暇飽→飽練世故→故劍情深→深文周內→內柔外剛→剛克消亡→亡魂喪魄→魄散魂飛→飛文染翰→翰林子墨→墨子泣絲→絲紛櫛比→比物假事→事不過三→三步兩腳→腳不沾地→地丑力敵→敵惠敵怨→怨聲載道→道旁苦李→李下瓜田→田畯野老→老熊當道→道盡途窮→窮日之力→力排眾議→議論英發→發憤忘食→食指大動→動如參商→商彝夏鼎→鼎足三分→分工合作→作歹為非→非池中物→物腐蟲生→生吞活奪→奪門而出→出圣入神→神清骨秀→秀水明山
大逆不道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大逆不道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大逆不道讀音拼音怎么寫,大逆不道近義詞、大逆不道反義詞、大逆不道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danibudao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