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東倒西歪拼音(讀音)】:dōng dǎo xī wāi
【東倒西歪近義詞】:雜亂無章 類似成語
【東倒西歪反義詞】:井井有條、有條不紊
【東倒西歪成語用法】: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補(bǔ)語;含貶義
東倒西歪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東倒西歪的意思解釋:
指行走不穩(wěn),身不由主。也形容物體傾斜不正。
①形容力不能支,站立不穩(wěn)。元·蕭德祥《楊氏女殺狗勸夫》第一折:“他兩個把盞兒吞,直吃的醉醺醺。吃的來東倒西歪。”元·無名氏《小孫屠》第十九折:“柱杖身邊,認(rèn)人撇下,手顫怎生拿?東倒西歪,我怎生提拔?”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勉強(qiáng)吃了,各不勝酒力,東倒西歪。”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二卷:“這些吃醉的舉人,大家你稱我頌,亂叫著某狀元,某會元,東歪西倒,跌到房中,面也不洗,衣也不脫,爬上床便睡。”亦作“東歪西倒”,“西歪東倒”,“倒東歪西”。②位置不正,有的歪,有的倒。形容建筑物等破舊不牢固,不整齊。《西游記》第八十回:“長老拽步邁前,只見那門東倒西歪,零零落落。”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十二卷:“魯觀察之裕,性粗豪而屋小,署門曰:‘兩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(diào)人。’”
- 東倒西歪成語釋義:
- 東倒西歪出處:
元·曾瑞卿《留鞋記》第二折:“哎,卻原來醉醺醺東倒西歪。”
- 東倒西歪典故:
- 東倒西歪造句:
子期使侍衛(wèi)阻之。熊宜僚用手一拉,侍衛(wèi)東倒西歪,二人徑入殿中。(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十三回)
- 東倒西歪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東倒西歪成語繁體:
- 東倒西歪
- 東倒西歪成語正音:
- 倒,不能讀作dào
- 東倒西歪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東倒西歪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
- 聯(lián)合式成語
- 東倒西歪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東倒西歪類似成語:
【東兔西烏】: 兔、烏:古代神話傳說中說,月亮里有玉兔,太陽里有三足金烏,所以用烏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東升,太陽西落。表示時光不斷流逝。
【東勞西燕】: 勞:伯勞。比喻情侶、朋友離別。
【東央西告】: 指到處懇求。
【東央西浼】: 指到處懇求請托。
【東奔西竄】: 跑到東,又竄到西。到處逃竄。同“東逃西竄”。
【東奔西走】: 到處奔波。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。
- 東倒西歪成語接龍:
東倒西歪成語相關(guān)問題
以上詳細(xì)介紹了東倒西歪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東倒西歪讀音拼音怎么寫,東倒西歪近義詞、東倒西歪反義詞、東倒西歪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(wǎng)站發(fā)布,版權(quán)屬于原作者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dongdaoxiwai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