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斷線風箏拼音(讀音)】:duàn xiàn fēng zhēng
【斷線風箏近義詞】:一去不返 類似成語
【斷線風箏反義詞】:答非所問、文不對題
【斷線風箏成語用法】:偏正式;作賓語;比喻不回來的事物
斷線風箏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斷線風箏的意思解釋:
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。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。
斷線:線斷了。①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。元·馬致遠《商調·集賢賓·思情》:“春光有錢容易買,秋景最傷懷。他便似無根蓬草,任飄零不厭塵埃。假饒是線斷風箏,落誰家也要個明白。”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·勘皮靴單證二郎神》:“若是這廝識局知趣,見機而作,恰是斷線鷂子,一般再也不來,落得先前受用一番,且又完名全節。”清·寒食生《乘龍佳話·還宮》:“奴待要上秦臺吹簫跨鳳,卻做了斷線風箏落了空。”清·駱綺蘭《春閨》:“何處風箏吹斷線,飄來落在杏花枝。”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十六回:“那知這番進去,猶如風箏斷了線的一般,左等不來,右等不來。”亦作“線斷風箏”,“斷線鷂子”,“風箏斷線”。②比喻不由自主,一切聽從別人的安排。阮章競《漳河水》第一部:“斷線風箏女兒命,事事都由爹娘定。”
杳:無影無聲。連一點消息也沒有。形容信息斷絕,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。宋·黃孝邁《水龍吟》:“驚鴻去后,輕拋素襪,杳無音信。”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一折:“自張生去京師,不覺半年,杳無音信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四十四回:“小可特為公孫勝先生回薊州去,杳無音信,今奉晁、宋二公將令,差遣來薊州探聽消息。”明·湯顯祖《邯鄲記》第十八出:“一從盧郎征西,杳無信息,不知彼中征戰若何。”亦作“杳無音塵”、“杳無消息”、“杳無音訊”、“杳無信息”。
- 斷線風箏成語釋義:
成語:斷線風箏發音:duànxiànfēngzhēng解釋:像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。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。出處:元·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摑著手分開云雨,騰的似線斷風箏。”示例:去了多時,約摸四更天氣,卻似石沉滄海,~,不見回來。★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二十一。
- 斷線風箏出處:
清 駱綺蘭《春閨》詩:“何處風箏吹斷線,飄來落在杏花枝。”
- 斷線風箏典故:
- 斷線風箏造句:
去了多時,約摸四更天氣,卻似石沉滄海,斷線風箏,不見回來。(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二十一)
- 斷線風箏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斷線風箏成語繁體:
- 斷綫風箏
- 斷線風箏成語正音:
- 斷線風箏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斷線風箏成語結構:
- 偏正式成語
- 斷線風箏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斷線風箏類似成語:
【斷線偶戲】: 像斷了線的木偶,不能動彈。
【斷線鷂子】: 猶言斷線風箏。鷂子,指紙鳶,鳥形風箏。
【線斷風箏】: 比喻如斷線的風箏一樣,消失得無影無蹤
- 斷線風箏成語接龍:
斷無此理→理直氣壯→壯氣凌云→云中白鶴→鶴鳴之士→士飽馬騰→騰空而起→起早摸黑→黑天半夜→夜靜更闌→闌風長雨→雨淋日炙→炙膚皸足→足不逾戶→戶樞不螻→螻蟻貪生→生張熟魏→魏紫姚黃→黃冠野服→服牛乘馬→馬如流水→水到渠成→成名成家→家賊難防→防不勝防→防萌杜漸→漸不可長→長吁短氣→氣宇軒昂→昂首闊步→步罡踏斗→斗米尺布→布帛菽粟→粟紅貫朽→朽木不雕→雕章鏤句→句比字櫛→櫛比鱗差→差強人意→意氣高昂→昂藏七尺→尺有所短→短壽促命→命在朝夕→夕惕朝乾→乾乾翼翼
斷線風箏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斷線風箏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斷線風箏讀音拼音怎么寫,斷線風箏近義詞、斷線風箏反義詞、斷線風箏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duanxianfengzheng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