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雞犬不留拼音(讀音)】:jī quǎn bù liú
【雞犬不留近義詞】:斬盡殺絕、寸草不留、一干二凈 類似成語
【雞犬不留反義詞】:秋毫無犯
【雞犬不留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補語;指斬盡殺絕
雞犬不留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雞犬不留的意思解釋:
形容屠殺殘酷,連雞狗都不能幸免。 >> 雞犬不留的故事
連雞狗都沒有留下。形容斬盡殺絕或搶掠一空。《三國志·荀)傳》:“引軍從泗南攻取慮、睢陵、夏丘諸縣,皆屠之;雞犬亦盡,墟邑無復行人。”晉·皇甫>《東晉元魏正閏論》:“魏氏恣其暴強,虐此中夏,斬伐之地,雞犬無余。”唐·趙元一《奉天錄》:“時少游出軍五十里,日午不得食,遂行掠,瓜州、揚子雞犬無遺。”宋·蘇過《斜川集·五·論海南黎事書》:“而卒伍之籍,多出無賴,所過聚落,雞犬一空。”徐*慶《釋囚人》:“自從賊過東村宿,燒盡村前村后屋,擄將婦女及丁男,雞犬不留多被逐。”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探馬報說:‘沿江上下全是元兵,江陰已經失守,常州已經被屠,常州城內雞犬不留,知常州府事家鉉翁不知去向。’”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二十五回:“你若不然,就打破金陵,雞犬不留,殺個干干凈凈。”老舍《吐了一口氣》:“這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債!以言殺戮,確是雞犬不留。”亦作“雞犬無遺”、“雞犬無余”、“雞犬一空”。
- 雞犬不留成語釋義:
【釋義】形容屠殺殘酷,連雞狗都不能幸免。【出處】《三國志·荀彧傳》:“引軍從泗南攻取慮、睢陵、夏丘諸縣,皆屠之,雞犬亦盡,墟邑無復行人。”
- 雞犬不留出處:
《三國志·荀彧傳》:“引軍從泗南攻取慮、睢陵、夏丘諸縣,皆屠之,雞犬亦盡,墟邑無復行人。”
- 雞犬不留典故:
- 雞犬不留造句:
這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債!以言殺戮,確是雞犬不留。(老舍《吐了一口氣》)
- 雞犬不留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雞犬不留成語繁體:
- 鶏犬不畱
- 雞犬不留成語正音:
- 留,不能讀作“liū”。
- 雞犬不留感情色彩:
- 貶義成語
- 雞犬不留成語結構:
- 主謂式成語
- 雞犬不留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雞犬不留類似成語:
【女大不中留】: 指女子成年,須及時出嫁,不宜久留在家。
【寸草不留】: 連小草也不留下。比喻搞得精光,一無所剩。
【片瓦不留】: 形容房屋全部毀壞。同“片瓦無存”。
【片甲不留】: 一片鎧甲都沒留下來。形容全軍覆沒。
【雞犬不寧】: 形容騷擾得厲害,連雞狗都不得安寧。
【雞犬不安】: 形容騷擾得厲害,連雞狗都不得安寧。同“雞犬不寧”。
- 雞犬不留成語接龍:
雞犬不留→留戀不舍→舍己為公→公耳忘私→私心雜念→念茲在茲→茲事體大→大腹便便→便宜施行→行若狗彘→彘肩斗酒→酒病花愁→愁腸殢酒→酒足飯飽→飽經憂患→患難與共→共貫同條→條分節解→解兵釋甲→甲第連云→云集景附→附勢趨炎→炎黃子孫→孫龐斗智→智小謀大→大器晚成→成仁取義→義正詞嚴→嚴陣以待→待兔守株→株連蔓引→引領而望→望岫息心→心慌撩亂→亂箭攢心→心口不一→一呵而就→就地取材→材大難用→用兵如神→神采奕然→然糠自照→照章辦事→事倍功半→半青半黃→黃虀淡飯
雞犬不留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雞犬不留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雞犬不留讀音拼音怎么寫,雞犬不留近義詞、雞犬不留反義詞、雞犬不留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jiquanbuliu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