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斬草除根拼音(讀音)】:zhǎn cǎo chú gēn
【斬草除根近義詞】:剪草除根、削株掘根 類似成語
【斬草除根反義詞】:放虎歸山、養癰遺患
【斬草除根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;指徹底成事
斬草除根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斬草除根的意思解釋:
除草時要連根除掉,使草不能再長。比喻除去禍根,以免后患。 >> 斬草除根的故事
除草要除掉草根。比喻徹底清除禍根,不留后患。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,芟荑蘊崇之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,則善者信矣。”北齊·魏收《為侯景叛移梁文》:“固智者不為,迷者遂去,若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宋·無名氏《五代史平話·梁上》:“莫若傍今殺了,斬草除根,萌芽不發!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“袁紹曰:‘若不斬草除根,必為喪身之本。’”《西游記》第四十八回:“等我兄弟尋著那廝,救出師友,索興剪草除根,替你一莊人除了后患,庶幾永遠得安生也。”亦作“鏟草除根”、“刈草除根”、“剪草除根”。
- 斬草除根成語釋義:
- 斬草除根出處:
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,則善者信矣。”北齊·魏收《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若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
- 斬草除根典故:
隱公六年,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。鄭莊公戰敗,向陳桓公求和。陳桓公不同意。他的弟弟勸他:“跟善人處好關系,跟鄰國友好相處,這是立國根本,你就與他和好了吧!”陳桓公生氣地說:“宋、衛是大國,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,不打還說得過去;可是鄭國是個小國,為什么不攻打它呢?”于是陳桓公堅持繼續攻伐鄭國。兩年以后,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,派兵攻打陳國。陳國大敗,陳國的鄰國都沒有前來救助。就此事,百姓紛紛議論,說:“陳國自作自受,自討苦吃,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。古書上說,做惡事很容易,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,無法撲滅,最后燒到自己的頭上。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,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:作為一國的國君,要能做到當機立斷,對待惡人、惡事,就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,一定要連根挖掉,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。”
- 斬草除根造句:
斬草除根,萌芽不發;斬草若不除根,春至萌芽再發。(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七)
- 斬草除根成語形式:
- ABCD式的成語
- 斬草除根成語繁體:
- 斬艸除根
- 斬草除根成語正音:
- 斬草除根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斬草除根成語結構:
- 聯合式成語
- 斬草除根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斬草除根類似成語:
【刬草除根】: 猶斬草除根。比喻除去禍根,以免后患。
【削草除根】: 猶斬草除根。指從根本上消除禍患。
【剗草除根】: 斬草除根
【剪草除根】: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,使草不能生長。比喻除去禍根,以免后患。
【翦草除根】: 翦:“剪”的異體字,割斷。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禍根,不留后患。
【芝草無根】: 比喻人的成就,沒有任何幫助,出于自己的努力。
- 斬草除根成語接龍:
斬草除根→根結盤固→固步自封→封己守殘→殘章斷簡→簡明扼要→要死要活→活蹦活跳→跳梁小丑→丑聲遠播→播弄是非→非同兒戲→戲彩娛親→親上成親→親當矢石→石爛海枯→枯腦焦心→心孤意怯→怯聲怯氣→氣焰囂張→張燈結采→采葑采菲→菲食薄衣→衣不重彩→彩衣娛親→親冒矢石→石火光陰→陰疑陽戰→戰天斗地→地北天南→南郭先生→生聚教養→養虎自殘→殘民害理→理所當然→然糠自照→照螢映雪→雪花飛舞→舞文弄墨→墨跡未干→干干翼翼→翼翼小心→心如止水→水調歌頭→頭暈目眩→眩目驚心
斬草除根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斬草除根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斬草除根讀音拼音怎么寫,斬草除根近義詞、斬草除根反義詞、斬草除根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zhancaochugen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