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咄咄逼人拼音(讀音)】:duō duō bī rén
【咄咄逼人近義詞】:盛氣凌人、氣勢洶洶 類似成語
【咄咄逼人反義詞】:和顏悅色、溫文爾雅
【咄咄逼人成語用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氣勢洶洶的樣子
咄咄逼人的意思解釋、造句、出處典故、成語接龍
- 咄咄逼人的意思解釋:
咄咄:使人驚奇的聲音。形容氣勢洶洶,盛氣凌人,使人難堪。也指形勢發展迅速,給人壓力。 >> 咄咄逼人的故事
咄咄:感嘆聲。指使人驚怪的聲音。①形容出言尖刻傷人,令人難堪。后也用來形容氣勢洶洶,盛氣凌人,使人難堪的言行。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桓南郡與殷荊州作危語,殷有一參軍在坐,云:‘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。’殷曰:‘咄咄逼人。’仲堪眇目故也。”宋·朱熹《答方賓生書》:“時論咄咄逼人,一身利害不足言,政恐坑焚之禍,遂及吾黨耳。”清·采蘅子《蟲鳴漫錄》第二卷:“此女口角殊咄咄逼人。”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,令人驚詫。晉·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,筆勢洞精,字體遒媚。”唐·張懷A《書斷》:“子敬每省修書,云:‘咄咄逼人’。”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畫學下·畫中人》:“(金鵲泉)喜于畫,常寓吳門繆松心進士家。松心精于賞鑒,家藏李營丘江南半幅及諸元明人畫極多,皆命臨摹,咄咄逼人,亦奇人也。”
用一只手遮住了整個天空。比喻依仗權勢,玩弄手段,欺上瞞下。唐·曹鄴《讀李斯傳》:“欺暗常不然,欺明當自戮。難將一人手,掩得天下目。”明·張岱《石匱書·馬士英阮大鋮傳》第四十八卷:“弘光好酒喜內,日導以荒淫,毫不省外事,而士英一手遮天,靡所不為矣。”亦作“一掌遮天”、“一手障天”、“只手障天”、“只手遮天”。
- 咄咄逼人成語釋義:
咄咄逼人,形容眼神等使人害怕。形容氣勢光澤,盛氣凌人,使人難堪。也指形勢發展迅速,給人壓力。【“咄咄逼人”常誤寫為“拙拙逼人”,應注意。】
- 咄咄逼人出處:
晉·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”
- 咄咄逼人典故:
有一次,東晉顧愷之和桓玄,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。他們約定說“危語”(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)。大家說的高興時,忽然旁邊一位參軍插嘴道:“盲人騎瞎馬。夜半臨深池。”由于當時在場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,聽了此話自覺難堪,但又不便當眾發怒,只好說了一句語雙關的話聊做解嘲:“呦,真是咄咄逼人呀。”
- 咄咄逼人造句:
書中攻擊楊朱、墨翟兩派,辭鋒咄咄逼人。(朱自清《經典常談·四書第七》)
- 咄咄逼人成語形式:
- AABC式的成語
- 咄咄逼人成語繁體:
- 咄咄偪人
- 咄咄逼人成語正音:
- 咄,不能讀作“chū”。
- 咄咄逼人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語
- 咄咄逼人成語結構:
- 偏正式成語
- 咄咄逼人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語
- 咄咄逼人類似成語:
【咄咄書空】: 形容失志、懊恨之態。
【咄咄怪事】: 表示吃驚的聲音。形容不合常理,難以理解的怪事。
【富貴逼人】: 無心富貴,被迫出仕。也指因有財勢,人來靠攏。
【形勢逼人】: 指形勢發展很快,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。
【精彩逼人】: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語精彩感人。
【鋒芒逼人】: 鋒芒:刀劍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,比喻鋒利。比喻言詞鋒利,使人感到有壓力。
- 咄咄逼人成語接龍:
咄咄逼人→人生若寄→寄興寓情→情恕理遣→遣辭措意→意轉心回→回天運斗→斗色爭妍→妍蚩好惡→惡言厲色→色絲虀臼→臼灶生蛙→蛙蟆勝負→負弩前驅→驅雷掣電→電流星散→散傷丑害→害羣之馬→馬如游龍→龍虎風云→云羅天網→網開三面→面黃肌瘦→瘦骨零丁→丁一卯二→二分明月→月值年災→災難深重→重溫舊業→業精于勤→勤學苦練→練達老成→成年累月→月貌花容→容膝之地→地主之儀→儀態萬千→千變萬化→化日光天→天覆地載→載馳載驅→驅羊戰狼→狼煙四起→起死回生→生死不易→易轍改弦
咄咄逼人成語相關問題
以上詳細介紹了咄咄逼人成語是什么意思解釋、咄咄逼人讀音拼音怎么寫,咄咄逼人近義詞、咄咄逼人反義詞、咄咄逼人成語用法等等。
本文由華胄成語詞典網站發布,版權屬于原作者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www-90333.com/p/duoduobiren.html